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成峰" 7條結果
  • 大鼠肝移植后肝再生的實驗研究△

    目的探討部分肝移植術后移植肝的再生問題。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實驗分為肝切除組(PLR組)、全肝移植組(OLT組)和部分肝移植組(POLT組)3組,分別于術后不同時間段取外周血檢測總膽紅素和谷丙轉氨酶水平; 取肝組織行組織學檢查及流式細胞儀檢測移植肝的增殖活性。結果移植術后1 w,肝功能酶學指標增高,后逐步降低; 組織學檢查術后可見單核細胞浸潤,特別在門靜脈周圍匯管區(qū),肝實質(zhì)可見點狀壞死。術后1個月可見膽管增殖; PLR組和POLT組還可見二倍體和多倍體的肝細胞,中央小靜脈、肝竇和葉間靜脈輕度擴張。 PLR組和POLT組肝細胞均增生活躍,3組分別于術后1 d、2 d、4 d達到增殖高峰。結論部分移植肝和肝切除后肝臟具有同樣的增殖活性,但增殖高峰POLT組及OLT組均要晚于肝切除后的肝臟,但移植組增殖周期長。這可能是由于手術操作及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所致。而持續(xù)時間長可能與受體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和激素的調(diào)控相關。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5:1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動脈化模型的實驗研究△

    目的建立穩(wěn)定的大鼠部分肝移植動脈化模型,并觀察術后病理變化。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并進行供體的腹腔動脈與受體的右腎動脈端端吻合,采用肝穿刺活檢技術于術后1 d、2 d、4 d及7 d行肝活檢。結果動物術后1周存活率為 85.4%。病理組織學檢查術后第2天可見細胞核有絲分裂象,第4天偶見細胞核有絲分裂象,第4、7天可見雙核細胞。結論通過技術改進,提高了模型建立的穩(wěn)定性。肝穿刺活檢技術是進行大鼠肝移植術后相關問題研究的簡便、安全、可行的方法。肝動脈的重建可能加速了移植肝的術后再生。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雙功能螯合劑BAT與鼠IgG1 Fab’ 片段的點特異性交聯(lián)方法的研究

    【摘要】目的報道一種用雙功能螯合劑BAT與鼠單克隆抗體Fab’片段行點特異性交聯(lián)的新方法。方法通過位于Fab’鉸鏈區(qū)、遠離抗原結合位點的活性巰基(-SH)直接與BAT相交聯(lián)。用簡單的兩步法制備B43單抗的Fab’片段。首先單抗用胃蛋白酶處理, 產(chǎn)生穩(wěn)定的F(ab’)2 片段,然后 F(ab’)2經(jīng)半胱氨酸還原后產(chǎn)生Fab’片段,最后Fab’片段直接與BAT交聯(lián)。結果每個Fab’分子平均含1.8個-SH基團, 74%的Fab’片段可與BAT生成交聯(lián)物,平均每個Fab’分子攜帶1.28個BAT。經(jīng)檢測,F(xiàn)(ab’)2、Fab’ 及 Fab’-BAT 均保持著良好的免疫活性。結論該交聯(lián)法簡單、高效,為雙功能螯合劑BAT與鼠單抗Fab’片段的交聯(lián)提供了一個新途徑。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5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Wilson’s病患者親體部分肝移植和全肝移植術后血清銅藍蛋白及尿銅水平的變化

    目的 總結Wilson’s病患者親體肝移植和全肝移植術后血清銅藍蛋白及尿銅水平的恢復情況。 方法 自2000年9月至2003年11月我院為26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了肝移植術,均并發(fā)終末期肝硬變,其中3例發(fā)生急性肝功能衰竭。術前血清銅藍蛋白和尿銅水平分別為(124.8±22.8) mg/L和(1 524.8±328.6) μg/24h,其中行活體部分肝移植22例,全肝移植4例,親體肝移植供體術前血清銅藍蛋白水平為(230.4 ±29.6) mg/L,尿銅水平均<50 μg/24h。 結果 所有患者手術順利,全肝移植患者術后1、3、6及12個月血清銅藍蛋白和尿銅水平分別為(320.2±36.8) mg/L、(380.4±45.6) mg/L、(360.5±37.6) mg/L、(356.2±27.6) mg/L和(240.4±22.8) μg/24h、(86.5±10.6) μg/24h、(54.2±6.8) μg/24h及(46.8±3.4) μg/24h; 親體肝移植患者術后1、3、6及12個月血清銅藍蛋白和尿銅水平分別為(216.8 ±20.4) mg/L、(248.5±32.6) mg/L、(285.4±44.3) mg/L、(260.2±36.6) mg/L和(380.8±37.6) μg/24h、(150.6±24.5) μg/24h、(75.5±9.6) μg/24h及(60.3±5.8) μg/24h。 結論 全肝移植和親體肝移植是治療Wilson’s病的有效方法,不僅解決肝功能不全的問題,而且術后血清銅藍蛋白及尿銅水平均可恢復正常。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分期肝腎聯(lián)合移植1例報告△

    目的報告1例分期肝腎聯(lián)合移植,并探討分期肝腎聯(lián)合移植治療技術及其效果。方法對1例晚期乙型肝炎肝硬變伴腎功能衰竭患者實施原位肝移植術,所用免疫抑制方案為環(huán)孢霉素A與甲基強的松龍聯(lián)合用藥,于肝移植術后3個月行腎移植術。結果肝移植術后肝功能恢復良好,但腎功能持續(xù)惡化,經(jīng)血液透析治療無效而行腎移植術?;颊吒文I聯(lián)合移植術后9個月,一般情況良好,移植肝和移植腎功能均正常。結論對肝移植后各種原因?qū)е碌哪I功能衰竭,當血液透析治療無效時可再行腎移植術。同時,免疫抑制劑用量并未增加。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活體肝移植圍手術期處理

    目的總結活體肝移植圍手術期處理的經(jīng)驗。方法對該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完成的15例次(13例)活體肝移植圍手術期的處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所有病例手術均獲成功。13例供體術后均順利康復,除1例在手術后1個月因拔除T管發(fā)生膽瘺外,其余均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 受體生存率為92.3%(12/13),已健康生存2個月~2年; 移植物存活率為86.7%(13/15)。1例成人肝豆狀核變性患者于術后72 d死于不可逆轉的嚴重排斥反應。術后并發(fā)肝動脈血栓形成2例,另1例再次行減體積肝移植,1例再次行全肝移植,均獲長期生存; 發(fā)生嚴重排斥反應1例,ARDS 2例,細菌和(或)病毒感染6例,大量胸腔積液7例,膽瘺1例。結論圍手術期處理是活體肝移植術的關鍵之一,完善的圍手術期處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必要條件。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免疫磁珠兩步法分離大鼠脾臟CD4+CD25+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

    目的探索利用磁性細胞分離(MACS)系統(tǒng)高效、快速地分離大鼠脾臟CD4+CD25+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兩步法分離大鼠脾臟內(nèi)的CD4+CD25+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 首先采用“雞尾酒”抗體和抗IgG磁珠陰性分選CD4+ T細胞,再用抗CD25PE抗體和抗PE磁珠陽性分選獲得CD4+CD25+T 細胞。分離后的細胞經(jīng)流式細胞儀檢測分離純度; 臺盼藍染色檢測細胞存活率; 體外增殖實驗檢測其對CD4+CD25-T細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結果陰性分選獲得的CD4+T細胞純度為(83.6±2.5)%(79%~87%), 陽性分選后獲得的CD4+CD25+T細胞純度為(90.2±1.8)%(86%~93%), 細胞存活率為(92.8±3.4)%(92%~95%), 體外增殖實驗表明,CD4+CD25+T細胞能明顯抑制CD4+CD25-T 細胞的增殖(P<0.01)。 結論采用MACS系統(tǒng)陰性加陽性分選可以高效、快速地獲得理想純度和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大鼠CD4+CD25+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