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戴士峰" 6條結果
  • 應用雙閥門側孔式灌洗管治療骨科術后感染126例

    目的 對骨科術后感染灌洗術和灌洗管進行改良,探討其對術后感染的治療效果。 方法 2005 年3 月- 2010 年3 月,應用雙閥門側孔式灌洗管及脈沖式灌洗法改良灌洗術 治療骨科術后感染患者126 例。男98 例,女28 例;年齡19 ~ 63 歲,平均35 歲。感染部位:股骨干61 例,脛、腓骨46 例,肱骨干12 例,髕骨7 例。觀察治療期間灌洗管阻塞脫落,灌洗、引流口繼發(fā)感染及切口愈合、感染治愈等情況。 結果 灌洗期間患者均未發(fā)生管道脫落現(xiàn)象。68 例出現(xiàn)灌洗管阻塞,其中9 例因未及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病灶周圍組織水腫;10 例出現(xiàn)灌洗、引流口繼發(fā)感染,其中6 例兩處同時感染;均經(jīng)相應處理治愈。手術切口均于術后2 周內Ⅰ期愈合;1 個月內閉合灌洗、引流口。126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 ~ 5 年,平均18 個月;感染均無復發(fā)。 結論 雙閥門側孔式灌洗管及脈沖式灌洗法改良灌洗術能明顯降低灌洗管脫落率和阻塞率,提高了灌洗效率,可有效治療骨科術后感染。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脛腓骨骨折術后感染的治療分析

    目的?總結脛腓骨骨折術后感染的治療方法,以提高治療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8年2月收治脛腓骨骨折術后感染患者4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骨外露或竇道形成。男39例,女6例;年齡22~62歲,平均32.5歲。確診感染時間為骨折內固定術后1周~1年,平均3.5個月。16例骨折穩(wěn)定,29例骨折不穩(wěn)定或存在骨缺損。根據(jù)感染程度、組織缺損及骨折穩(wěn)定情況,單獨或聯(lián)合采用更換骨折固定方式、骨與軟組織同步延長、側孔灌洗管灌洗術、封閉式負壓引流進行治療。?結果?45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28個月,平均20個月。29例骨折不穩(wěn)定者中27例骨折于治療后4~11個月愈合,平均6.6個月;2例6個月后骨折無愈合跡象,感染無復發(fā),經(jīng)實施外固定架固定加自體髂骨移植術后5個月骨折愈合。治療后感染復發(fā)2例,經(jīng)再次清創(chuàng)、灌洗治療后治愈。?結論?對脛腓骨骨折術后感染,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實施治療,以最大限度滿足治療感染、修復缺損、促進骨折愈合的多重要求。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記憶合金環(huán)抱器治療前臂雙骨折

    【摘 要】 目的 總結記憶合金環(huán)抱器治療前臂雙骨折的臨床效果,并與傳統(tǒng)鋼板方法比較其優(yōu)越性。 方法 1999 年7 月- 2002 年7 月,隨機選取尺橈骨雙骨折患者68 例,均為閉合性骨折,X 線片示骨折部位在尺橈骨直行段。應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環(huán)抱器固定治療34 例(A 組),其中男27 例,女7 例;年齡15 ~ 58 歲。交通傷16 例,跌傷18 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 ~ 7 d。應用鈦制前臂接骨板固定治療34 例(B 組),其中男24 例,女10 例;年齡17 ~ 49 歲。車禍傷19 例,跌傷15 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 ~ 7 d。 結果 手術及外固定時間A 組為(1.22±0.36)h 及(5.12±0.74)周,B 組為(1.27±0.81) h 及(6.22±1.31)周,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兩組患者均獲隨訪6 ~ 12 個月。A 組33 例骨折于術后10 ~ 12 周Ⅱ期愈合,愈合率為97%;B 組30 例骨折于術后12 ~ 16 周Ⅰ期愈合,愈合率為89%;兩組骨折愈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記憶合金環(huán)抱器在治療前臂雙骨折,具有手術操作簡便、療效良好、適應證廣、愈合率高的優(yōu)點。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膝內翻骨關節(jié)炎伴后交叉韌帶損傷的同期治療

    目的探討脛骨高位截骨術(high tibia osteotomy, HTO)結合后交叉韌帶(posterior cruciateligament, PCL)重建治療單間室骨性關節(jié)炎伴PCL損傷的療效。 方法2008年3月-2014年6月,采用HTO結合PCL重建治療11例單間室骨性關節(jié)炎伴PCL損傷患者。其中男5例,女6例;年齡43~55歲,平均50.3歲。11例均有外傷史,病程3~5年,平均3.7年。術前美國特種外科醫(yī)院(HSS)評分為(54.73±8.60)分,Lysholm評分為(56.91±4.51)分,KT-1000檢測為(5.71±1.13)mm,膝關節(jié)活動度(range of motion, ROM)為(125.21±4.77)°。術前攝雙下肢全長正位X線片測量股脛角(femoral tibia angle, FTA)為(184.82±2.40)°,攝患膝正側位X線片測量脛骨平臺后傾角為(7.18±1.17)°。 結果術后1例切口發(fā)生脂肪液化,經(jīng)常規(guī)換藥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28個月,平均17個月?;颊呓毓嵌司?個月內達骨性愈合,無延遲愈合及不愈合發(fā)生。術后患膝內翻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矯正,無關節(jié)不穩(wěn)癥狀發(fā)生,膝內側負重位疼痛均明顯緩解。術后12個月FTA為(176.64±1.96)°,末次隨訪時HSS評分為(88.27±4.76)分、KT-1000檢測為(3.18±0.87)mm、Lyholm評分為(86.45±2.34)分,與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膝關節(jié)ROM為(124.63±2.98)°、脛骨平臺后傾角為(7.91±1.30)°,與術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HTO結合PCL同期重建治療單間室骨性關節(jié)炎伴PCL損傷,通過選擇合適截骨線位置,采用合理的植骨技術,可不改變脛骨平臺后傾角,同時恢復下肢良好機械力線和關節(jié)穩(wěn)定性,近期療效良好,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隨訪觀察。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低分子肝素預防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療效觀察

    目的 探討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術后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發(fā)病規(guī)律,以及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的預防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3 年2 月-2004 年3 月90 例THA術后預防性應用LMWH患者發(fā)生DVT的情況,其中應用LMWH劑量為5 000 U/d 者39 例(高劑量組)、2 500 U/d 者51 例(低劑量組);并與2002 年2 月- 2003 年2 月90 例THA 術后未應用LMWH 患者(對照組)進行比較。各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因、病程、假體類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具有可比性。 結果 術后1 個月內對照組19 例(21.1%)、高劑量組2 例(5.1%)、低劑量組5 例(9.8%)發(fā)生DVT,對照組與后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高、低劑量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各組內男女患者、年齡gt; 65 歲及≤ 65 歲者、創(chuàng)傷及骨病患者DVT 發(fā)生率比較,以及以上因素組間同一類型患者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各組骨水泥型患者DVT 發(fā)生率均高于非骨水泥型患者(P lt; 0.05);組間同一類型患者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高劑量組、低劑量組及對照組術后出血量分別為(463.5 ± 234.2)、(342.4 ± 231.6)(288.2 ± 141.6) mL;高、低劑量組之間、低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而高劑量組與對照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骨水泥型THA 術后患者DVT 發(fā)生率提高;LMWH 可顯著降低其發(fā)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單枚斜向Cage、脊柱滑脫復位內固定系統(tǒng)加后路減壓術治療腰椎滑脫癥

    目的 探討后路腰椎管減壓、脊柱滑脫復位內固定系統(tǒng)(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復位內固定、單枚斜向Cage 和小關節(jié)突間植骨治療腰椎滑脫并腰椎管狹窄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02 年6 月- 2006 年6 月,對58 例腰椎滑脫患者行后路腰椎管減壓、SRS 復位內固定、單枚斜向Vigor Spacer Cage 椎間融合和小關節(jié)突間植骨的手術治療。男47 例,女11 例;年齡32 ~ 66 歲,平均45.8 歲。病程3 個月~ 7 年,中位病程25 個月。根據(jù)Meyerding分類法,Ⅰ度滑脫38 例,Ⅱ度滑脫20 例。L4、5 滑脫21 例,L5、S1 滑脫37 例。44 例為峽部裂性,14 例為退行性。椎間高度1.5 ~ 10.5 mm,平均5.1 mm。 結果 患者手術時間50 ~ 90 min,平均65 min;術中出血量200 ~ 500 mL,平均250 mL。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58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0 ~ 38 個月,平均23.6 個月。根據(jù)Macrab 評定標準,優(yōu)54 例,良3 例,可1 例,優(yōu)良率98.3%。Ⅰ度滑脫者完全復位;Ⅱ度滑脫19 例完全復位,1 例復位1/2;完全復位率98.3%。術后3 ~ 6 個月57 例椎間融合,融合率98.3%?;颊咦甸g高度恢復至9.6 ~ 12.5 mm,平均11.6 mm,且隨訪期內無高度丟失。 結論 后路腰椎管減壓、SRS 復位內固定、單枚斜向Vigor Spacer Cage 椎間融合和小關節(jié)突間植骨治療腰椎滑脫,效果良好,復位穩(wěn)定滿意。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1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