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文根" 3條結果
  • 不同血管蒂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的比較研究

    目的 通過觀察兔不同血管蒂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模型,分析不同蒂部結構對皮瓣成活的影響,探討穿支蒂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最佳切取方法。 方法 健康新西蘭大白兔40 只,雌雄不限,體重2.5 ~ 3.0 kg。隨機取一側后肢外側設計大小為7 cm × 1 cm、蒂長0.5 cm 的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根據切取皮瓣蒂部的不同隨機分為4 組,每組10 只。其中A 組制備單穿支蒂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B 組為筋膜蒂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C 組為穿支筋膜蒂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D 組原位回植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術后第7 天觀察皮瓣成活情況,記錄成活率;應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測儀監(jiān)測皮瓣中段動脈血流灌注情況,測量血液灌流(perfusion unit,PU)值。 結果 術后A、B 組皮瓣無明顯腫脹,皮瓣近端色澤紅潤,遠端蒼白;C 組皮瓣腫脹明顯,但逐漸減退,皮瓣遠端皮膚蒼白;D 組皮瓣逐漸變黑。術后第7 天,A、B、C、D組皮瓣成活率分別為74.0% ± 2.7%、60.0% ± 2.5%、75.0% ± 3.5%、0,皮瓣中段PU 值分別為83.39 ± 4.25、28.96 ± 13.49、81.85 ± 5.93、8.10 ± 3.36。以上兩指標A、B、C 組與D 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A、C 組與B 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A、C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論 兔單穿支蒂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成活面積穩(wěn)定,早期皮瓣靜脈回流障礙發(fā)生率低,是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較好的切取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股前外側皮瓣供區(qū)并發(fā)癥的分析

    目的 分析股前外側皮瓣切取后供區(qū)損傷導致的并發(fā)癥。 方法 1988 年7 月- 2007 年7 月行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427 例,其中33 例術后出現供區(qū)并發(fā)癥。其中男21 例,女12 例;年齡14 ~ 47 歲,平均32.7 歲。創(chuàng)面缺損范圍16 cm × 7 cm ~ 28 cm × 13 cm。術中股前外側皮瓣切取范圍16 cm × 7 cm ~ 30 cm × 13 cm。供區(qū)直接縫合7 例,中厚皮片游離植皮23 例,逆行腹壁淺動脈皮瓣修復3 例;供區(qū)植皮范圍10 cm × 5 cm ~ 18 cm × 8 cm。觀察供區(qū)近期(lt; 4 周內)及遠期(gt; 6 個月)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結果 術后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8 ~ 54 個月,平均21 個月。26 例(78.8%)出現近、遠期供區(qū)并發(fā)癥,7 例(21.2%)僅出現遠期并發(fā)癥。近期并發(fā)癥包括:植皮壞死23 例(69.7%),傷口感染17 例(51.5%),肌肉壞死2 例(6.1%)。遠期并發(fā)癥包括:傷口遷延不愈21 例(63.6%),嚴重瘢痕28 例(84.8%),局部不適感25 例(75.8%),股四頭肌功能障礙16 例(48.5%)。 結論 股前外側皮瓣供區(qū)并發(fā)癥發(fā)生與股前外側區(qū)特殊的解剖結構,以及手術操作、患者身體狀況有關。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穿支血管蒂腓腸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的實驗研究

    目的 建立穿支血管蒂腓腸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的實驗動物模型,為皮瓣生理及血流動力學的研究提供基礎。 方法 新西蘭大白兔35 只,雌雄不限,體重2.5 ~ 3.0 kg,根據觀察方法不同隨機分為4 組?;铙w解剖觀察組5 只10 側,解剖觀察腓腸神經、伴行血管、脛后動脈及穿支血管走行。乳膠灌注觀察組和明膠- 氧化鉛灌注解剖X 線片觀察組,分別5 只10 側,兩組動物處死后分別經腓腸神經伴行動脈或脛后動脈注入乳膠或明膠- 氧化鉛,觀察上述血管走行、直徑及吻合情況。皮瓣移位觀察組20 只40 側,設計以脛后動脈跟骨上穿支血管為蒂,腓腸神經走行為軸線的遠端蒂皮瓣,皮瓣面積為7 cm × 1 cm,蒂長0.5 cm,觀察皮瓣顏色和腫脹情況。 結果 腓腸神經起源于脛后神經,于腘窩部穿腓腸肌外側頭斜行向外下走行,于外踝上(5.42 ± 0.15)cm 處穿至深筋膜下,垂直走向外踝,其伴行動脈起源于股深動脈,起始直徑為(0.73 ± 0.11)mm,伴行腓腸神經行向外踝。脛后動脈跟骨上穿支血管起始于內踝與跟骨連線中點,起始直徑(0.45 ± 0.01) mm。穿支血管于跟骨上方行至外踝區(qū)與腓腸神經伴行血管相吻合,共同構成腓腸神經周圍血管網。2 側皮瓣因術后感染排除實驗,其余38 側皮瓣術后10 d 成活率為78.0% ± 1.5%。 結論 兔穿支血管腓腸神經營養(yǎng)血管遠端蒂皮瓣解剖穩(wěn)定,切取簡便,血管可靠,是良好的研究穿支蒂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皮瓣的動物模型。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