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李靖" 30條結果
  • 糖尿病合并胃潰瘍臨床分析

    目的 分析比較糖尿病合并胃潰瘍的臨床特點。 方法 對2006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228例糖尿病合并胃潰瘍患者74例,以同期非糖尿病228例中檢出胃潰瘍53例為對照組,進行比較。 結果 糖尿病組胃潰瘍患病率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糖尿病組餐后腹脹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上腹痛、惡心嘔吐和返酸暖氣等癥狀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組Hp陽性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差異(P>0.05)。經治療后,糖尿病組胃潰瘍愈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重視2型糖尿病合并胃潰瘍的特點,對糖尿病胃潰瘍病變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09:4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肝細胞移植的研究進展

    目的 研究肝細胞移植的臨床應用及其最新研究進展。方法 對有關肝細胞移植的文獻進行綜述分析。結果 肝細胞移植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與臨床運用,出現(xiàn)了以基因修飾細胞作為種子細胞,結合高分子材料的皮下移植、包囊化預處理等新技術與新進展。結論 隨著肝細胞移植研究的深入以及基因技術和高分子材料的運用,肝細胞移植作為一種治療急、慢性肝病的方法有著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骨腫瘤外科修復重建進展

    骨腫瘤外科主要任務涉及兩個方面:切除與重建。近十年來新材料、新技術不斷出現(xiàn),骨腫瘤切除后骨關節(jié)缺損的重建取得長足進步。依照重建方法不同分為生物性重建和機械性重建。此外,新興的 3D 打印技術在腫瘤性缺損重建的臨床應用正在展開,短期效果可靠,然而遠期功能結果和并發(fā)癥少有報道。

    發(fā)表時間:2018-07-12 06:1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腹腔鏡脾切除術的研究進展

    【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脾切除術(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術方法、安全性及臨床效果。 方法 對當前國內、外有關腹腔鏡脾切除的研究報道及最新進展進行綜述和分析。 結果 隨著技術的進步,LS的適應證逐漸擴大;脾臟大小是影響LS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 結論 LS具有微創(chuàng)外科的一切優(yōu)點。對于巨大脾臟,選擇手助的LS是安全可行的,且比開腹手術具有優(yōu)越性。隨著手術者經驗的積累及手術方法、操作器械的不斷改進,LS將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臨床。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2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犬膽道梗阻后肝臟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過氧化脂質的變化

    通過犬膽道梗阻模型,動態(tài)觀察了膽道梗阻后不同時相肝組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犬膽道梗阻后2周其肝組織MDA含量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1),梗阻后3周SOD含量亦有顯著下降(P<0.05),且二者變化隨著梗阻時間的延長而加重。表明膽道梗阻后肝臟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脂質過氧化反應增強,可能是膽道梗阻導致肝損傷的原因之一。

    發(fā)表時間:2016-08-29 03:1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適應性支持通氣加肺復張在顱腦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

    目的觀察適應性支持通氣加肺復張在顱腦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顱腦損傷合并ARDS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15~76歲,先運用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模式,設置潮氣量(VT)為8 mL/kg,呼吸末正壓(PEEP)為0,吸入氧濃度為60%。以上模式維持8 h后隨機在SIMV+壓力支持通氣(PSV)及輔助自主呼吸(ASV)+肺復張策略(LRM)中選擇一種模式繼續(xù)通氣,ASV的分鐘通氣量設置應與SIMV的相同。通氣時每一模式按0、5及10 cm H2O依次增加PEEP水平,每一PEEP水平的通氣時間為60 min。4 h后換為另一種通氣模式,仍按0、5及10 cm H2O設置PEEP,每一PEEP水平的通氣時間仍為60 min。其中使用ASV模式時加用LRM,即每一PEEP水平通氣開始時短時間使用高水平壓力控制通氣(PCV),壓力設為40 cm H2O,屏氣時間持續(xù)30 s,然后轉為ASV模式,每個PEEP水平通氣50 min時,記錄兩組的血氣、呼吸力學、血流動力學、顱內壓等指標。 結果與SIMV模式相比,在同一PEEP下ASV模式時呼吸頻率、氣道峰值壓(PIP,不包括在短時間使用LRM)、平臺壓(Pplat)和肺內分流(Qs/Qt)、中心靜脈壓、顱內壓均顯著下降(P<0.05),氧合指數(shù)(PaO2/FiO2)和氧分壓(PaO2)增加(P<0.05)。兩種通氣模式的血流動力學數(shù)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汁學意義(P>0.05)。 結論與傳統(tǒng)的SIMV模式相比,ASV+LRM模式更有利顱腦損傷合并ARDS患者的通氣治療。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結核分枝桿菌的分子診斷進展

    結核病診斷延遲及耐藥性結核病是對全球結核病疾病控制的巨大威脅,早期發(fā)現(xiàn)活動性結核,特別是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檢出非常必要。該文著重闡述了分子診斷技術在結核分枝桿菌、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現(xiàn)狀,并結合結核分枝桿菌的臨床檢測疑難問題,探討了現(xiàn)有分子診斷技術的表現(xiàn)能力,以期為未來結核病的診斷提供理論思考。

    發(fā)表時間:2019-08-15 01:2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胰管包裹式胰腸吻合法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附132例分析

    目的探索胰管包裹式胰腸吻合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期間陸軍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開展的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且采用胰管包裹式胰腸吻合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記錄術中胰腸吻合時間和術后30 d內胰漏、膽汁漏、乳糜漏、出血、腹腔內感染、死亡等情況。結果共收集到132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72例;年齡(58.6±10.9)歲。惡性腫瘤95例,包括胰頭癌38例、十二指腸癌17例、下段膽管癌17例、十二指腸乳頭癌23例;良性及交界性腫瘤37例,包括胰腺神經內分泌瘤7例、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瘤11例、十二指腸間質瘤5例、十二指腸乳頭狀腺瘤5例、胰腺囊腺瘤6例、胰頭結石3例。術前胰管直徑(3.43±2.11)mm,其中<3 mm者31例。無一例患者中轉開腹,胰腸吻合時間(20.61±3.16)min。術后發(fā)生胰漏17例(其中A級11例、B級6例),膽汁漏1例,乳糜漏6例,術后出血5例(腹腔內出血2例、胃腸吻合口出血3例),腹腔內感染3例,無圍術期死亡病例。術后隨訪90 d內無因并發(fā)癥再次入院患者。結論從本組病例結果看,胰管包裹式胰腸吻合較傳統(tǒng)胰管空腸黏膜吻合操作步驟更簡單,手術難度下降,能縮短胰腸吻合手術時間,降低胰漏發(fā)生率,尤其適合在腹腔鏡下應用。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2015 年—2018 年四川地區(qū) Whire Union 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葡萄球菌屬細菌耐藥性研究

    目的分析 2015 年—2018 年四川地區(qū) Whire Union 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葡萄球菌屬的分布及耐藥特點,為地區(qū)合理用藥及耐藥菌管理提供參考。方法Whire Union 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 9 家醫(yī)院 4 年(2015 年—2018 年)分離的 18 023 株葡萄球菌屬細菌,采用紙片擴散法或自動化儀器法進行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藥敏結果采用 WHONET 5.6 按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 2016 版判讀結果。結果18 023 株葡萄球菌屬細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 10 865 株(60.28%),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 7 158 株(39.72%)。未發(fā)現(xiàn)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藥菌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檢出率分別為 25.10%(2 727/ 10 865)、75.60%(5 411/7 158)。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對大多抗菌藥物的敏感率顯著低于甲氧西林敏感株(P<0.05)。葡萄球菌屬對部分抗菌藥物敏感率在 2015 年—2018 年間分布有明顯差異(P<0.05)。不同標本來源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利福平、莫西沙星、環(huán)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紅霉素的敏感率有明顯差異(P<0.05)。不同科室來源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復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莫西沙星、環(huán)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苯唑西林、慶大霉素、四環(huán)素、克林霉素、紅霉素中不同標本中敏感率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分離自不同時期、不同標本、不同科室的菌株對同一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差異較大。對于葡萄球菌屬的感染,臨床應針對標本來源在藥敏指導下用藥,可以避免 β-內酰胺類藥物的濫用,加強耐藥菌監(jiān)測和防控管理可以阻止或減少耐藥菌傳播。

    發(fā)表時間:2019-08-15 01:2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預血管化多孔β-磷酸三鈣組織工程骨的構建及其生物學效應評價

    目的 基于組織工程技術,采用內皮祖細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BMSCs共培養(yǎng)方式構建預血管化多孔β-磷酸三鈣(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組織工程骨(以下簡稱預血管化組織工程骨),并評價其對骨修復過程中血管化的影響。方法 取新西蘭大白兔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和差速貼壁法分離EPCs和BMSCs并傳代,經細胞免疫表型檢測、BMSCs誘導分化和EPCs吞噬功能鑒定后,取第3代細胞進行后續(xù)實驗。首先,采用Matrigel基質膠成管實驗檢測體外EPCs/BMSCs共培養(yǎng)(EPCs/BMSCs組)成管情況,以單純EPCs(EPCs組)作為對照;然后,取多孔β-TCP生物陶瓷支架與EPCs/BMSCs共培養(yǎng)7 d構建預血管化組織工程骨(EPCs/BMSCs組),以與單純EPCs共培養(yǎng)支架(EPCs組)作為對照,掃描電鏡和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細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及成管情況;最后,取12只新西蘭大白兔制備股骨髁缺損模型,分別植入預血管化組織工程骨(實驗組,n=6)以及多孔β-TCP生物陶瓷支架(對照組,n=6),通過Microfill血管灌注、Micro-CT掃描、熒光背景下血管成像方法觀察術后4、8周支架內部血管化進程并定量評估血管數(shù)量、血管直徑和面積分數(shù)。結果 經鑒定分離培養(yǎng)的細胞為BMSCs和EPCs。兩種細胞共培養(yǎng)后逐漸形成管型樣結構;培養(yǎng)6 h時EPCs/BMSCs組在Matrigel基質膠形成管型樣結構數(shù)量、分支數(shù)量和成管總長度均優(yōu)于EPCs組(P<0.05)。細胞種植至支架上培養(yǎng)7 d后,EPCs組細胞形成膜片結構貼附在支架上,EPCs/BMSCs組細胞貼附更緊密、細胞膜片更厚、細胞數(shù)量和形成的管型樣結構更多。植入動物體內4周,兩組支架內部均有新生血管長入,8周新生血管均出現(xiàn)了改建。除術后4周兩組面積分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各時間點實驗組血管數(shù)量、血管直徑以及面積分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BMSCs和EPCs直接接觸共培養(yǎng)構建預血管化組織工程骨,用于骨缺損修復可顯著促進早期血管化進程。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