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志勇" 3條結果
  •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術修復不完全腭裂后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的研究

    目的通過與Von Langenbeck法比較,分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術修復不完全腭裂后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探討該術式對上頜生長抑制的影響。 方法以2005年6月-2011年8月,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術修復的54例不完全腭裂患兒作為試驗組;2003年6月-2006年9月,采用Von Langenbeck法修復的89例患兒作為對照組。兩組患兒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體溫及發(fā)熱情況;隨訪腭部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按照Karsten等的腭裂術后腭部瘢痕分級標準進行分級。 結果試驗組手術時間為(72.2±5.5)min,較對照組(58.1±6.8)min延長;術中出血量為(18.6±6.5)mL,較對照組(34.2±10.2)mL顯著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94,P=0.000;t=2.447,P=0.000)。術后48 h內試驗組患兒最高體溫為36.6~37.6℃,平均36.9℃,其中發(fā)熱5例(9.3%);對照組為36.8~38.2℃,平均37.3℃,其中發(fā)熱21例(23.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40,P=0.030)。兩組患兒術后均獲隨訪,其中試驗組隨訪時間3~18個月,平均9個月;對照組隨訪時間3~6年,平均4年。術后3個月根據Karsten等的腭裂術后腭部瘢痕愈合分級標準,試驗組0級38例、1級13例、2級3例,對照組0級6例、1級35例、2級48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7.785,P=0.000)。 結論與Von Langenbeck法相比,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術修復不完全腭裂創(chuàng)傷小、術后瘢痕愈合輕,提示對上頜生長抑制影響較小。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微型鋼板與錨定法在單開門頸椎管擴大成形術中應用的對比研究

    目的 與錨定法比較,評價微型鋼板法單開門頸椎管擴大成形術的臨床效果。 方法 2005 年1 月-2008 年10 月,收治35 例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根據完成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的方法不同分為微型鋼板組(15 例)及錨定法組(20 例)。其中微型鋼板組男10 例,女5 例;年齡(51.2 ± 11.5)歲。病程6 ~ 60 個月,平均14 個月。術前日本骨科協(xié)會(JOA)評分為(7.7 ± 2.5)分。錨定法組男13 例,女7 例;年齡(50.7 ± 10.8)歲。病程3 ~ 58 個月,平均17 個月。術前JOA 評分為(7.8 ± 2.9)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術前JOA 評分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具有可比性。 結果 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5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24 ~ 68 個月,平均32 個月。錨定法組和微型鋼板組手術時間分別為(113 ± 24)min 和(111 ± 27)mi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31 3,P=0.818 5)。術后3 個月錨定法組和微型鋼板組椎管擴大率分別為40% ± 18% 和60% ± 24%,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20,P=0.008)。術后3、24 個月兩組JOA評分均顯著高于術前(P lt; 0.01),但術后3 個月兩組間JOA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620 5,P=0.114 6),術后24 個月微型鋼板組JOA 評分明顯高于錨定法組(t=3.454 3,P=0.001 5)。術后3 ~ 6 個月,X 線片、MRI 及CT 示兩組門軸側溝槽達骨性融合,術后24 個月均未發(fā)生再關門現(xiàn)象。微型鋼板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3%(2/15),顯著低于錨定法組25.0%(5/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60 0,P=0.008 6)。 結 論 微型鋼板法單開門頸椎管擴大成形術可獲得術后即刻穩(wěn)定性,有助于患者早期行功能鍛煉,并發(fā)癥少,臨床效果滿意。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甲潑尼龍聯(lián)合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急性脊髓及馬尾神經損傷的臨床應用

    目的 探討甲潑尼龍[ 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MPSS),簡稱MP] 聯(lián)合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對急性脊髓損傷(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及馬尾神經損傷患者的應用價值。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4 年12 月- 2007 年12 月手術治療的43 例ASCI 及馬尾神經損傷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33 例,女10 例;年齡32 ~ 66 歲,平均43 歲。損傷部位:C2 1 例,C4 5 例,C5 7 例,C6 3 例,T8 1 例,T10 1 例,T11 2 例,T12 3 例,L1 9 例,L2 5 例,L3 3 例,L4 1 例,L5 2 例。入院時有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神經功能按Frankel 分級:A 級5 例,B 級12 例,C 級22 例,D 級4 例。將43 例隨機分為2 組,A 組(23 例)為MP 聯(lián)合注射用mNGF 組,B 組(20 例)為單純使用MP 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于傷后8 h 內入院并接受藥物治療,48 h 內給予椎管減壓、椎間植骨加內固定手術。治療前、治療后1 周及2 年按美國脊髓損傷學會(ASIA)標準行神經功能評分,計算神經功能改善率,并行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評分比較。 結果 患者手術切口均Ⅰ期愈合。43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24 ~ 61 個月,平均30 個月。術后6 ~ 17 個月,平均11 個月植骨融合,內固定穩(wěn)定。無患者死亡及骨壞死、向心性肥胖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治療后1 周及2 年兩組神經功能評分及ADL 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評分(P lt; 0.01)。治療前兩組間各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治療后1 周及2 年A 組各評分均優(yōu)于B組(P lt; 0.01)。治療后1 周及2 年A 組的神經功能改善率分別為47.8%(11/23)和91.3%(21/23),均優(yōu)于B 組的30.0%(6/20)和70.0%(14/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 結論 MP 聯(lián)合注射用mNGF 治療ASCI 及馬尾神經損傷可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