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缺陷" 95條結果
  • 缺陷型及非缺陷型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關聯性負變的對照研究

    目的 探討缺陷型與非缺陷型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關聯性負變(CNV)的特征及與臨床癥狀的相關性。方法 采用Nihon Kohden腦誘發(fā)電位儀,運用預警-命令聯合刺激序列檢測60例非缺陷型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非缺陷組)、50例缺陷型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缺陷組)及60名正常對照(對照組)的CNV,并比較3組間差異;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估患者組精神癥狀,大體功能評定量表(GAF)評定總體功能;控制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分析CNV同臨床特征的相關性。結果 同對照組比較,缺陷與非缺陷組的波幅B均降低(F=27.38,P=0.00),反應時間均延長(F=50.30,P=0.00),缺陷組的PINV時程縮短,而非缺陷組的PINV時程延長(F=15.32,P=0.00);同對照組比較,僅缺陷組的A點潛伏期延遲(F=61.01,P=0.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3組的A-S2’面積(F=2.34,P=0.10)和PINV面積(F=1.07,P=0.35)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缺陷組的波幅B和PINV時程與其PANSS陰性量表分呈負相關(r= –0.94,–0.89,Plt;0.05),而非缺陷組的波幅B與其PANSS陽性量表分呈負相關(r= –0.87,Plt;0.05),PINV時程與其PANSS陽性量表分呈正相關(r=0.88,Plt;0.05);缺陷組的A點潛伏期與其GAF呈負相關(r= –0.48,Plt;0.05)。結論 缺陷型及非缺陷精神分裂癥的CNV均存在異常,前者可能受損更重;缺陷型CNV的A點潛伏期可能可以預測其社會功能。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學齡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及抽動穢語綜合征與智商及學習困難的關系

    摘要:目的:探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抽動穢語綜合征(TD)患兒的智商及學習困難關系。方法:采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C WISC)對ADHD和TD病組及正常學齡兒童(對照組)各100例進行智力測驗, 分別計算各分測驗的量表分、 言語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總智商(FIQ), 進行對比分析。結果:ADHD組言語量表中的知識、詞匯、理解分測驗及操作量表中的填圖、積木分測驗及PIQ、FIQ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lt;0.01)。TD組中言語量表中的算 術、詞匯、理解分測驗以及PIQ、FIQ均低于正常對照組(Plt;0.05)。結論:ADHD和TD病組兒童智商均在正常范圍或處于邊緣水平, 但均存在智力發(fā)展不平衡的現象。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3:5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85例AIDS并機會感染患者的臨床分析

    目的:進一步認識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并發(fā)機會感染的臨床特點,提高臨床診斷水平,減少誤診。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85例住院的AIDS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臨床表現、常見的機會感染、實驗室檢查異常情況及機會感染的確診時間等情況。結果:本組資料中發(fā)生機會感染患者主要為青壯年男性,發(fā)病后誤診率為70%,大多經兩家醫(yī)院就診后確診。60%以上患者首診于非感染科。臨床表現主要有發(fā)熱、咳嗽、腹瀉、消瘦、皮疹、貧血等癥狀和體征。肺部感染35例(14%),肺結核12例(14%),乙型肝炎9例(10%),丙型肝炎10例(11%),梅毒 7例(8%),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15例(17%),敗血癥1例 (1%)。結論:HIV機會感染呈多器官受累,臨床表現復雜,不具特異性。臨床應提高認識,減少誤診。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3:5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組織工程皮膚及人脾淋巴細胞植入重度聯合免疫缺陷小鼠的研究

    目的 組織工程皮膚已逐漸應用于臨床,但其免疫原性仍存在爭議。通過重度聯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重建人免疫系統,觀察移植的組織工程皮膚的免疫排斥情況。 方法 按朱堂友等的方法體外構建組織工程皮膚和無細胞真皮基質。取雄性4 ~ 6 周齡SCID 小鼠20 只,體重16 ~ 17 g,隨機分為4 組(n=5)。A、B、C 組于小鼠側腹部切除1 cm × 1 cm 大小全層皮膚后,A 組移植組織工程皮膚,B 組移植自愿捐贈的人包皮,C 組將無細胞真皮基質埋植皮下;D 組為正常對照,不作處理。移植術后2 周A、B、C 組取材行HE 染色,觀察各移植材料存活情況。并于各組小鼠腹腔注射3 × 107 個人脾淋巴細胞,4 周內定期行大體、組織學、免疫組織化學、人IgG 免疫熒光染色,觀察是否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 結果 HE 染色示A 組組織工程皮膚具有真、表皮雙層結構,類似人正常皮膚組織;B 組人包皮仍保持人皮膚的正常組織結構;C 組無細胞真皮基質位于原位,無明顯被降解跡象。植入人脾淋巴細胞后,A、C、D 組HE 染色未見明顯炎性細胞浸潤;同時間點B 組炎性細胞浸潤程度均明顯高于其他3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lt; 0.05)。A 組植入人脾淋巴細胞2 周后表皮全層細胞抗人角蛋白14 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mAb)染色陽性,抗人Ⅳ型膠原mAb 染色陽性;A、C、D 組抗人CD3、CD4、CD8 mAb 染色均未見陽性細胞;B 組2 周后真皮、皮下組織中大量抗人CD3、CD4 和CD8 mAb 染色陽性細胞。A、C、D 組于植入人脾淋巴細胞后人IgG 免疫熒光染色均未見陽性結果;B 組3 周后真皮深部大血管管壁人IgG mAb 免疫熒光染色陽性。 結論 組織工程皮膚免疫原性較弱,植入SCID 小鼠后未見明顯的免疫排斥反應。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免疫缺陷綜合征合并霜樣樹枝狀視網膜靜脈周圍炎一例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眼部病變的眼底特征

    目的 觀察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HIV/AIDS)的眼部病變眼底特征。方法 1041例HIV/AIDS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性882例,占88.70%;女性159例,占11.30%;年齡12~73歲,平均年齡41歲。發(fā)現HIV感染時間為1個月~10年,平均HIV感染時間為12個月。傳播方式為性傳播475例,占45.63%;針頭注射傳播508例,占48.80%;輸血傳播44例,占4.25%;母嬰傳播14例,占1.34%。所有患者均進行視力、裂隙燈顯微鏡及眼底檢查;發(fā)現眼底異常改變時行眼壓、眼底照相及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觀察不同眼部病變的眼底特征。結果1041例HIV/AIDS患者中,發(fā)現眼部病變247例,占23.73%。其中,HIV視網膜微血管病變是最為常見的眼部病變,共132例,占眼部病變患者的53.44%;其次為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CMVR),共70例,占眼部病變患者的28.34%。眼底檢查發(fā)現,HIV視網膜微血管病變眼底表現為視網膜微動脈瘤,沿血管走行的灶狀出血、棉絨斑;CMVR眼底表現為不規(guī)則干燥外觀,顆粒狀邊沿,有的累積視神經。FFA檢查發(fā)現,HIV視網膜微血管病變表現為出血斑呈遮蔽熒光,出血中心輕度強熒光,無熒光滲漏;CMVR表現為大片出血遮蔽熒光,血管熒光滲漏和(或)脈絡膜透見熒光,視盤及病變區(qū)域熒光著染。結論 HIV/AIDS可發(fā)生多種眼部病變,以HIV視網膜微血管病變和CMVR最為常見。HIV視網膜微血管病變主要表現為灶狀出血和(或)棉絨斑,CMVR主要表現為不規(guī)則干燥外觀病變,有時合并大片出血。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2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合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視網膜病變的眼底病變特征分析

    目的 觀察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合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AIDS/HIV)視網膜病變的眼底病變特征。 方法 AIDS/HIV視網膜病變患者52例80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42例67只眼,女性10例13只眼,男女比例為4.2∶1;年齡16~78歲,平均年齡(43plusmn;12)歲。所有患者均進行矯正視力、眼壓、裂隙燈顯微鏡、散瞳間接檢眼鏡、眼底彩色照相檢查及CD4+T淋巴細胞檢測。眼底檢查由具有豐富經驗的眼底病醫(yī)生完成。觀察所有患者的眼底病變特征。17例患者24只眼隨訪時間2 d~2年,隨訪時間中位數125 d;其余35例患者56只眼因死亡或在外地未能復診。觀察隨訪患者的眼底病變發(fā)展情況。 結果 52例患者80只眼中,雙眼發(fā)病28例56只眼,占患眼的70.0%;單眼發(fā)病24例24只眼,占患眼的30.0%。眼底檢查發(fā)現,52例患者80只眼中,眼底表現為棉絨斑46例72只眼,占患眼的90.0%,其多位于視盤旁顳上或顳下血管附近,少數可散布于全后極部血管旁;單純視網膜出血6例8只眼,占患眼的10.0%,表現為后極部火焰狀、點狀出血或Roth斑。表現為棉絨斑的72只眼中,單純棉絨斑57只眼;合并視網膜出血15只眼,其出血部位多位于棉絨斑旁。完成隨訪的17例24只眼中,隨訪時間小于2周病灶無明顯變化3例3只眼;原有棉絨斑或出血1~3個月后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消失11例18只眼,其中5只眼在后極部其他部位出現新棉絨斑或出血;起初表現為棉絨斑樣病變,但在隨訪1~5個月后原病變發(fā)展為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3例3只眼。結論 AIDS/HIV視網膜病變的最常見眼底表現為棉絨斑。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2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病理性近視伴脈絡膜新生血管患者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bevacizumab治療后視物變色一例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特發(fā)性視神經炎患者治療后色覺損害

      目的 觀察特發(fā)性視神經炎(ION)患者治療后色覺損害情況。方法 臨床確診的ION患者26例44只眼納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經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大劑量沖擊治療,治療后視力恢復至1.0以上,神經系統MRI及血液檢查等無異常。另選取24名健康體檢者作為正常對照組。ION患者治療后8~10周,平均(9.64plusmn;1.39)周后進行色覺檢查。采用Farnsworth Munsell-100型色覺測試儀檢測ION患者患眼的總錯誤得分及紅、綠、藍各色彩的錯誤得分,原值及取平方根后進行統計學分析;并與對照組色覺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ION組總錯誤得分及總錯誤得分平方根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3.079,3.133;P=0.0033,0.0026)。紅、綠、藍3種色彩錯誤得分在原值水平比較分析時,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1,1.15,1.62; P=0.061,0.26,0.11),但將原值平方根后顯示2組紅色覺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1, P=0.031)。結論 ION患者經治療后雖然視力恢復,但其色覺損害仍然存在,其中紅色覺在視力恢復后最早出現明顯損害。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眼底病變特征分析

    目的 觀察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患者眼底病變特征。方法 經臨床和實驗室血清學檢查確診為AIDS并在眼科就診發(fā)現有眼底病變的42例患者的66只眼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視力、裂隙燈顯微鏡、直接檢眼鏡檢查及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對其眼底病變的臨床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66只眼中,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37只眼,占56.0%。眼底見視網膜上大片融合性黃白色顆粒狀視網膜壞死灶,邊界不清,伴視網膜出血,血管狹窄、阻塞和白鞘。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微血管病變21只眼,占32.0%。眼底見視網膜棉絨斑、斑點狀出血或微血管瘤。視神經病變3只眼,占4.5%。眼底見不同程度的視盤水腫、視神經炎或視神經萎縮。其他眼底病變5只眼,占7.5%。眼底表現為神經上皮脫離2只眼,占3.0%;葡萄膜炎3只眼,占4.5%。結論 進行性壞死性視網膜炎,視網膜出血,血管閉塞白鞘,棉絨斑是AIDS患者常見的眼底表現。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0頁 上一頁 1 2 3 ... 10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