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PRP" 6條結果
  • 自體PRP 促進人脂肪來源干細胞成骨分化的體外實驗研究

    探討自體PRP 對體外培養(yǎng)人脂肪來源干細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響。 方法 取自愿捐獻吸脂術獲取的脂肪組織進行分離培養(yǎng)ADSCs,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情況。將第3 代ADSCs 分別行成脂、成軟骨定向誘導培養(yǎng)鑒定,并行CD29 及CD44 免疫熒光染色觀察。取第3 代ADSCs 分別采用含10 mL/L PRP 的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PRP 組)和不含PRP 的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對照組)進行培養(yǎng),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生長情況,培養(yǎng)后1、2、3、4、5 d 采用MTT 法檢測細胞增殖活性;7、14、21、28 d 行ALP 活性檢測,另取培養(yǎng)7、14 d 的PRP組細胞行ALP 染色觀察;14 d 時行PRP 組茜素紅染色檢測鈣結節(jié)形成情況。 結果 倒置顯微鏡下第3 代ADSCs 多為梭形,倍增時間約35 h。成脂及成軟骨誘導鑒定均為陽性,免疫熒光染色CD29 和CD44 呈陽性。MTT 法示PRP 組1、2、3、4、5 d 的吸光度值分別為0.137 ± 0.015、0.219 ± 0.023、0.367 ± 0.031、0.586 ± 0.039、0.948 ± 0.046,對照組分別為0.081 ±0.009、0.115 ± 0.012、0.162 ± 0.017、0.242 ± 0.025、0.356 ± 0.032,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成骨誘導7 d后,PRP 組ALP 染色陽性,細胞胞漿呈灰黑色,可見黑色沉淀;14 d 后陽性細胞增多。ALP 活性檢測示PRP 組7、14、21、28 d 細胞活性值分別為23.96 ± 2.05、41.26 ± 3.38、38.12 ± 3.03、35.89 ± 2.24,對照組分別為17.83 ± 1.62、26.64 ± 2.37、23.85 ± 1.99、20.78 ± 1.81,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成骨誘導14 d 后,茜素紅染色示PRP 組鈣結節(jié)形成。 結論 體外培養(yǎng)時,自體PRP 可促進人ADSCs 的增殖并誘導成骨分化,為骨組織工程提供一種新的種子細胞來源。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PRP 促進骨折修復的臨床實驗研究

    目的 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探討PRP 促進骨折修復的作用效果。 方法 2007 年1 月- 3 月,將采用改良二次離心法制作的PRP 用于治療新鮮骨折29 例(PRP 組),并與采用常規(guī)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30 例新鮮骨折患者(對照組)進行療效比較。PRP 組男19 例,女10 例;年齡18 ~ 57 歲,平均43.6 歲。骨折部位:股骨8 例,脛腓骨12 例,肱骨2 例,尺橈骨3 例,手足部2 例,鎖骨2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1 例;年齡22 ~ 57 歲,平均35 歲。骨折部位:股骨7 例,脛腓骨9 例,肱骨5 例,尺橈骨7 例,手足部1 例,鎖骨1 例。所有患者均為外傷后24 h 內入院,入院至手術時間24 ~ 48 h,平均36 h。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術后評價兩組傷口炎性反應程度、傷口愈合等級及住院時間,并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術后5 d,PRP 組傷口炎性反應程度為無22 例,輕6 例,中1 例;對照組為無17 例,輕8 例,中3 例,重2 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術后PRP 組傷口均達甲級愈合,不良反應率為0。對照組甲級愈合29 例;乙級愈合1 例,傷口出現(xiàn)紅腫并有少許滲液,經(jīng)3 d 換藥后正常愈合;不良反應率為3.33%,與PRP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PRP 組住院時間為(8.21 ± 1.52)d,對照組為(11.67 ± 1.48)d,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 12 個月,平均10 個月。術后X 線片隨訪示,PRP 組患者于術后6 ~ 8 個月達骨性愈合,對照組于術后8 ~ 10 個月達骨性愈合,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論 臨床使用PRP 后未增加術后并發(fā)癥,可加快傷口愈合,縮短住院時間;但其在新鮮骨折中是否促進骨折愈合尚需進一步評估。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不同基因新突變與臨床表型分析

    目的明確3個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突變,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和臨床表型的關系。方法回顧性研究。2021年1~12月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眼科檢查確診的4例LCA患者和7名家系成員納入研究。4例患者來自3個無血緣關系家系。詳細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員臨床資料。采集患者及家系成員外周靜脈血,提取全基因組DNA。應用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技術進行致病基因突變檢測,對可疑致病突變位點通過Sanger測序進行驗證,通過蛋白質預測軟件和保守性分析確定致病基因的突變位點,結合家系圖與先證者進行共分離分析。結果4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齡4~18歲。眼球震顫3例;指壓眼征伴夜視力差1例;全視野視網(wǎng)膜電圖重度下降4例。所有患眼黃斑中心凹反光可見,周邊視網(wǎng)膜未見明顯異常。黃斑區(qū)橢圓體帶隆起強反射信號1只眼;視網(wǎng)膜層間隱約可見弱反射信號2只眼;血管分支增多、周邊視網(wǎng)膜無灌注區(qū)伴毛細血管滲漏1只眼;黃斑區(qū)環(huán)狀強自身熒光4只眼。家系成員表型未見明顯異常?;驒z測結果顯示,家系1先證者(Ⅱ-1)攜帶PRPH2基因c.640T>A(p.C214S)(M1)純合突變;家系2先證者(Ⅱ-2)攜帶TULP1基因c.1256G>A(p.R419Q)(M2)、c.1A>C(p.M1L)(M3)復合雜合突變;家系3先證者(Ⅱ-1)及其妹妹(Ⅱ-2)攜帶GUCY2D基因c.1943T>C(p.L648P)(M4)、c.380C>T(p.P127L)(M5)復合雜合突變。家系2先證者父母、姐姐(Ⅱ-1)及家系3先證者父母均為相應雜合變異攜帶者。其中,M1、M3、M4、M5為新發(fā)現(xiàn)突變。家系內基因型和疾病表型呈共分離。根據(jù)系譜及基因檢測結果分析,3個家系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氨基酸保守性分析發(fā)現(xiàn),M1、M2、M3、M4、M5在物種間具有高度保守性。生物信息學分析結果均為致病性變異。結論發(fā)現(xiàn)并證實PRPH2基因M1、TULP1基因M3和GUCY2D基因M4、M5為LCA的新發(fā)現(xiàn)突變位點,擴大了LCA的突變位點和基因突變頻譜;LCA具有發(fā)病年齡小、眼底表現(xiàn)各異及視力損害嚴重等特點。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PRP 在BMSCs 向SC 體外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PRP 對兔BMSCs 在體外向SC 分化中的作用,并對分化細胞的分泌功能進行檢測。 方法 取2 月齡新西蘭大白兔骨髓5 mL,應用密度梯度離心和貼壁篩選方法分離培養(yǎng)BMSCs。取兔股靜脈血5 mL,采用改良Appel 法制備PRP。取第3 代BMSCs 分為3 組,聯(lián)合誘導組:采用β- 巰基乙醇和維甲酸序貫誘導后用含PRP 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單純誘導組:行β- 巰基乙醇和維甲酸序貫誘導后,采用不含PRP 的L-DMEM 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對照組:不行誘導,僅采用L-DMEM 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各組細胞生長情況,于培養(yǎng)4、7、9、11 d 采用免疫熒光染色法對細胞進行鑒定,ELISA 法檢測NGF 含量,并于培養(yǎng)11 d 行RT-PCR 檢測NGF mRNA 表達。 結果 聯(lián)合誘導組和單純誘導組培養(yǎng)4 d,大部分細胞不具備BMSCs 典型細胞形態(tài)結構;9 d 聯(lián)合誘導組細胞均不具備BMSCs 典型細胞形態(tài),呈類似SC 形態(tài)和外觀;對照組細胞形態(tài)一直無明顯改變。聯(lián)合誘導組和單純誘導組誘導培養(yǎng)后,各時間點均有S-100 蛋白表達;隨時間延長,兩組陽性表達率逐漸提高;培養(yǎng)7、9、11 d,聯(lián)合誘導組與單純誘導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對照組表達呈陰性。培養(yǎng)后4、7、9、11 d,NGF 含量聯(lián)合誘導組和單純誘導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培養(yǎng)4 d 聯(lián)合誘導組與單純誘導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培養(yǎng)7、9 和11 d,聯(lián)合誘導組與單純誘導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培養(yǎng)11 d,NGF mRNA 表達相對強度聯(lián)合誘導組較單純誘導組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兔BMSCs 在體外一定條件下能誘導分化為可分泌NGF 的SC;誘導培養(yǎng)時聯(lián)合PRP 能明顯提高BMSCs 向SC 誘導的效率。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不同濃度PRP 對骨骼肌干細胞成骨分化的影響

    目的 探討不同濃度的PRP 對體外培養(yǎng)的兔骨骼肌干細胞(skeletal muscle stem cells,SMSCs)誘導成骨的影響。 方法 1 歲齡新西蘭大白兔9 只,體重2.5 ~ 3.0 kg。從兔耳中央動脈取血參照Landesberg 法制備PRP,并行全血和PRP 中PLT 計數(shù)。取兔右后肢比目魚肌,體外培養(yǎng)兔SMSCs,取傳至第3 代的SMSCs,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加入含不同濃度(6.25%、12.50%、25.00% 和50.00%)自體PRP 的條件培養(yǎng)液進行干預,對照組不加PRP。于干預不同時間點行ALP 染色觀察、ALP 活性測定、鈣結節(jié)茜素紅染色、骨鈣素免疫熒光染色檢測各組細胞成骨活性,RT-PCR 檢測成骨啟動基因核心結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 1,Cbfa1)的表達。 結果 全血PRP 及PLT 計數(shù)為(3.06 ± 0.46)× 105 個/μL 和(18.08 ± 2.10)× 105 個/μL;ALP 染色觀察示,培養(yǎng)7 d 各實驗組細胞染色呈陽性,胞漿內可見大量黑色顆粒沉積;對照組細胞染色呈陰性。各實驗組ALP 活性均高于對照組(P lt; 0.05),其中12.50% 濃度組各時間點均高于其他濃度組(P lt; 0.05)。培養(yǎng)14 d 各實驗組經(jīng)茜素紅染色可見桔紅色鈣結節(jié)形成;對照組未見鈣結節(jié)形成,礦化率為0。各實驗組礦化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12.50% 濃度組礦化率均高于其余濃度組(P lt; 0.05)。培養(yǎng)7 d 各實驗組骨鈣素免疫熒光染色呈陽性,胞漿出現(xiàn)黃色熒光;對照組細胞染色呈陰性。RT-PCR 檢測示,培養(yǎng)4、12 和24 h 對照組基因表達不同時間點無明顯變化,實驗組基因表達顯著強于對照組,于12 h 時作用最明顯,其中12.50% 濃度組強于其他各濃度組。 結論 PRP 能明顯促進體外培養(yǎng)的兔SMSCs 向成骨方向分化,其作用效果與PRP濃度有關,12.50% PRP 作用效果較好。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PRPF8基因新生錯義突變致常染色體顯性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一例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