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創(chuàng)刊10周年,我們5位顧問應邀撰寫專題,探討目前心臟病學領域我們了解并不明晰的幾個問題。在這篇評述性文章中,針對幾個跨度很大的專項問題進行重點探討。外科手術前右心功能評價、非洲心肌病的治療負擔、血流儲備分數(shù)(FFR)評價對冠心病治療的指導價值、環(huán)境與基因的相互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預測難度。來自全球的5位心臟病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建議,未來研究應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死亡率為目的,積極關注未知領域。
目的研究不同年齡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 Sirtuin1(SIRT1)的表達差異。方法回顧性分析 2019—2020 年在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主動脈夾層患者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颊叩闹鲃用}壁組織 SIRT1和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表達差異。主動脈夾層患者為夾層組,冠心病患者為對照組。夾層組和對照組根據(jù)年齡劃分為低年齡組(<45 歲)、中年齡組(45~60 歲)和高年齡組(>60 歲)。采用實時熒光定量 PCR測定各組 SIRT1 的 mRNA 表達;采用蛋白質印跡法(Western blotting)測定各組 SIRT1 和MCP-1蛋白的表達水平;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測定組織 SIRT1 的表達。結果夾層組和對照組各納入60例患者,其中男 79 例、女 41 例。兩組低、中、高年齡患者各20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 SIRT1 mRNA 表達量較對照組低(低年齡組:4.54±1.52 vs. 8.78±2.57;中年齡組:2.70±1.50 vs. 5.74±1.07;高年齡組:1.41±1.33 vs. 3.09±1.14,P<0.001)。同時,SIRT1 mRNA 在主動脈夾層患者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下降趨勢(P<0.01)。Western blotting 結果顯示:主動脈夾層患者的 SIRT1 蛋白表達量較對照組低(低年齡組:0.64±0.18 vs. 1.18±0.47;中年齡組:0.43±0.26 vs. 0.69±0.32;高年齡組:0.31±0.24 vs. 0.45±0.29,P<0.01)。夾層組患者 SIRT1 蛋白水平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P<0.01)。夾層組 MCP-1 蛋白表達水平在低年齡組和中年齡組較對照組高(低年齡組:0.65±0.27 vs. 0.38±0.22;中年齡組:1.08±0.30 vs. 0.46±0.36,P<0.001)。夾層組MCP-1蛋白水平隨年齡增長而增加(P<0.001)。SIRT1 蛋白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與 Western blotting 結果相似。結論SIRT1 在主動脈夾層患者中的表達降低,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SIRT1 可能在 A 型主動脈夾層中具有重要的治療與篩查作用。
目的總結和評價“改良”次全弓置換加支架象鼻手術治療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2009年 12月至 2011年 1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收 47例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行“改良”次全弓置換加支架象鼻手術,其中男 35例,女 12例;年齡 29~86(57.9±16.0)歲?;颊呔罁?jù)術前主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動脈成像診斷分型,在深低溫停循環(huán)選擇性腦灌注下施行手術;近心端采用升主動脈置換術 29例,Bentall手術 11例,Wheat手術 4例, David手術 3例;同期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5例。結果體外循環(huán)時間(136±32)min,主動脈阻斷時間(97±28)min,深低溫停循環(huán)選擇性腦灌注時間(27±11)min。47例患者中住院期間死亡 2例(4.25%,2/47),術后一過性精神障礙 2例(4.25%,2/47),術后出現(xiàn)截癱 1例(2.12%,1/47),二次開胸止血 4例。生存的 45例患者均于出院前及術后 6個月行主動脈 3維 CT血管造影(3D CTA)檢查顯示,降主動脈內支架血管膨脹良好,氣管隆突及腹腔干平面真腔較術前明顯擴大( P<0.05);術后隨訪 1~13個月,無因夾層進展需二次手術及動脈瘤破裂患者。結論“改良”次全弓置換術加支架象鼻手術是治療弓部三分支血管無破口的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安全、有效的方法,改良之處在于簡化手術,縮短了手術時間、體外循環(huán)和深低溫停循環(huán)時間,減少了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近期效果良好。
目的 探討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最佳手術徑路選擇,總結臨床經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 1970年9月至 2009年 9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 538例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手術徑路不同將其分為兩組,胸骨正中切口組: 324例,男 204例,女 120例,年齡( 44.5±10.0)歲;左胸前外側切口組: 214例,男 130例,女 84例,年齡( 46.5±6.8)歲。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心功能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胸骨正中切口組死亡 1例,術后 2 d死于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左胸前外側切口組死亡 9例,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呼吸衰竭 2例,低心排血量綜合征 2例,嚴重肺部感染 3例;1例于第 3次復發(fā)手術中發(fā)生左心室破裂死亡。胸骨正中切口組心功能較左胸前外側切口組明顯改善,中心靜脈壓較左胸前外側切口組降低,胸腔積液、肺炎和膿胸發(fā)生率均低于左胸前外側切口組( P< 0.05)。隨訪 385例(胸骨正中切口組 231例、左胸前外側切口組 154例),隨訪時間 3個月~ 15年,心功能明顯改善,均恢復正常工作和學習。胸骨正中切口組縮窄性心包炎復發(fā) 4例,左胸前外側切口組復發(fā) 17例,均經相應的治療治愈或好轉。結論 心包剝脫術是治療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手段,胸骨正中切口徑路是外科治療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最佳的手術徑路。
目的總結分析異種生物瓣膜置換術的臨床應用結果,評價生物瓣膜在心臟外科中的應用效果和趨勢。方法回顧性分析 2004年 7月至 2008年 7月在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受異種生物瓣膜置換術患者 206例的臨床資料,男 157例,女 49例;年齡 44~ 79(64.7±13.2)歲。置換生物瓣膜 227枚,聯(lián)合置換機械瓣膜 11枚;同期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CABG)51例,房 /室間隔缺損修補術 7例。結果術后早期( 30 d內)死亡 7例。院外隨訪 6個月~ 5年,平均隨訪 23個月,隨訪 134例,隨訪率 67.3% ( 134/199)。隨訪患者心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未發(fā)現(xiàn)瓣周漏、感染性心內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發(fā)癥。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提示生物瓣膜功能良好,無明顯衰敗跡象。結論異種生物瓣膜置換療效確切,并發(fā)癥少,近期效果較好。